雷速体育,雷速直播

图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6-18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辽宁科技大学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各教学单位深入开展迎评自查自建工作,评估办、宣传部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按学院排列顺序发布)


“化”万物之美,“工”国之所需

学院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建校之初在全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炼焦化学专业,经过70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有辽宁省先进煤焦化和煤资源高效利用省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煤焦化技术工程技术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的学校核心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与应用化学专业为辽宁省一流专业。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9人。学院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物理化学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创新团队共4支。

化学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党建推动发展

化学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学院曾先后获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辽宁省第一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鞍山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鞍山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辅导员曲文泉教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入选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辽宁省候选人名单。

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牌

质量保障建设

学科交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也是迫切需要孕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化学工程学院以辽宁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从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和探索精神三个层次入手,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培养一批既具有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又具有深厚化学基础知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工程师队伍。近5年,学院本科生共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先后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励200余项。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达到年专业毕业生35%。

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及学生竞赛成绩

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2个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物理化学》《化工原理》2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13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典型发酵反应单元虚拟仿真实验》获评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获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SPOC课程4门,MOOC课程2门,《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现代发酵工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校企共建课程12门;学院教师主编出版教材7本,其中规划级教材3本。2021年,《化工原理》获评化工教育协会化工类课程思政课程二等奖。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认证通过文件

化工原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物理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保障本科人才培养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成立了以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学院教学事务的决策;组建独立教研室,负责落实学院相关教学事务;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检查学院的教学工作。学院依据学校相关文件,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出台了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程序到课程大纲制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以及新教师培养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本科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学院投资320万元建成焦炉煤气净化虚拟仿真工厂项目,该项目填补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化工学院相关专业校内大型实习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空白。

人才培养方案校企专家讨论会

焦炉煤气净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显著,为社会注入发展力量

化学工程学院以建设中国特色、独特风格的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目标,深入实施《辽宁科技大学全面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优化升级,推动课程内涵建设,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支持出版优秀教材,全面激励创新创业,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5年来,学院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规划研究课题3项,省级教育改革研究课题7项。获评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各类教学成果20余项。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40余项。

近5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的占比约为50%,一次考研成功率约为35%,就业和创业占比超过48%,本科生就业领域主要面向化工生产,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生凭借自身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学院部分教学改革项目及教学成果证书

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

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化学工程学院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引领,时刻牢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通过支部书记会议、党建工作小组会议、示范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和理论专题学习等活动,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师风师德专题教育,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高质量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院所有课程均在课程大纲中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近3年学院落实课程思政取得显著成效,化工原理教学团队获评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化工原理课程获批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课程入选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名教师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和案例大赛中获二等奖,多名教师在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保障,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23年,学院有教职工1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59人,有教授32人、副教授28人,外籍教师1人;有“兴辽计划”辽宁省攀登学者5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有宝钢教育奖获得者3人,辽宁省劳动模范2人;校“领军人才”1人、青年骨干10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满足双师型教师条件比例达85%以上,另外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35人。教师队伍专兼比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依托学科优势,建设一流专业

学院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辽宁省“一流学科”,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和材料科学是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在辽宁省双一流评估中获评优秀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班级的传统。学院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班导生,为全部本科班级配备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学术导师、生涯导师,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建立教学、科研和学工三方联动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学院以“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为引领,对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坚持“学生中心、学科交叉、学以致用”,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学院定位与目标。坚持学院定位与发展目标,持之以恒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教研实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就业能力的衔接,提升就业质量。推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推动课程信息化,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科研发展与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争取承担雷速体育,雷速直播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五、管理与保障。加强学院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完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供稿单位:化工学院 图片来源:化工学院

编辑:吕轶卓